11月29日下午,昆明市区各大高校的学生记者齐聚滇池学院,听取《中国青年报》驻云南记者站站长张文凌讲述“从大学生记者到职业记者”之路,分享“行走”的困难与喜悦。云财记者团7名学生记者参加讲座,感受记者的行走使命。
作为中国(云南)高校传媒联盟秘书长,《中国青年报》资深记者,张文凌老师受滇池学院所邀,为滇池学院以及云南高校传媒联盟昆明市区各大高校的学生记者们开展新闻培训讲座,与学生记者交流新闻理想,从新闻采写的方式,新闻专业素养的培养,以及记者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必要准备三个方面,讲述学生记者转型的必要条件。
《中国青年报》60周年庆视频《有一种青春与我们同在》,从记者的使命出发,让同学们感受着“行走的力量”,张文凌就视频内容告诉同学们,《中国青年报》记者们的职业状态,就是用脚采访,用笔还原。她采写过楚雄地震,汶川地震,云南大旱的受灾现场,访问过昆明机场垮塌世故的丧子老父亲,参与过共青团第十六次代表大会的报道,她说:“我从事新闻工作19年,行走是我的工作方式,也是我的生活方式。”
新闻获取的渠道,采访基本功的修炼,采访过程中如何从细节中炼金,张文凌向同学们介绍了新闻采写最重要的五个要素,观点故事化,故事细节化;多提封闭性的问题;将最重要的问题放在前面;采用滚动式采访;听独立第三方的观点,她以《中国青年报》副刊《冰点》中自己采写过的一篇稿子《回家》为例,强调采写过程中要注意人的个性,普通人的情感悲欢,才最容易打动普通人。在提到新闻专业素养的培养时,张文凌表示,记者最重要的就是其与众不同的思想性,在采访过程中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作一名有研究性的记者,“像我之前在报道安宁石油项目的时候,几乎把‘PX’项目的有关资料全都看了一遍,了解了它的化学成分及危害之后,才着手进行报道。”张文凌说。她还例举了大量自己写作的《云南民警开枪杀人案:公安局是否“埋单”成焦点》、《我可不是全球最牛”钉子户”》等新闻报道,讲述新闻专业素养的重要性。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张文凌以日本海啸发生时和现在的照片做成的时光对比轴以及视频《广州三元里挟持人质》为例,告诉同学们新闻的专业性归根到底不是取决于手法技巧,而是取决于专业态度和专业精神。只要公众有需求,记者就有存在的需要。
云校媒主席团成员、云南民族大学、西南林业大学、昆明学院、云南师范大学商学院、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昆明冶金高专、云南开放大学校媒的同学们参加本次培训会。